大众网记者 苏鑫 李继展 菏泽报道
7月22日,大众网记者走进位于菏泽鲁西新区的山东中杰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杰特装”)渤海路厂区,一股融合了金属灼热气息与机械精密律动的工业脉搏扑面而来:8万平方米的现代化车间内,机械臂与重型设备的协同作业声此起彼伏,200吨行车稳稳吊起一块数十吨重的钢板,缓缓移至150毫米重型卷板机旁,银白色的钢板在机械力的作用下逐渐弯曲、驯服,逐渐蜕变为规整的圆筒。这里是力的疆场,更是绿色能源装备“智造”的前沿。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杰特装始建于1984年,在绿色能源装备领域扎根四十载。如今,四大厂区55万余平方米的土地上,源源不断地产出锅炉、空调、压力容器等多元绿色装备,而渤海路厂区的智能化生产现场,更是其硬核实力的集中展现。
智能车间里的“智造”密码
在中杰特装压力容器生产线上,火花与机械臂的光影交织成独特的工业图景。3台3万千瓦激光切割机正以毫米级精度切割钢板,橙红色的激光束瞬间穿透厚达数十毫米的材料,下料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3倍。不远处,5套P+T等离子焊机“吐”出稳定的电弧,将钢板接缝处熔炼成坚固的整体,焊花溅落在防护板上,映亮了操作工人专注的脸庞。
大众网记者看到,车间深处,两座大型全自动焊后热处理炉正处于工作状态,炉体表面的温度显示屏跳动在600℃以上。
“经过这里的‘淬炼’,容器的应力腐蚀风险能降低80%以上。”山东中杰特装渤海路厂区生产副总樊爱军介绍,这些LNG储罐筒体刚完成热处理,筒体泛着均匀的金属光泽,即将进入下一道压力试验工序。在检测区,技术人员正手持氦质谱检漏仪,探头划过容器焊缝时,屏幕上的数值稳定在“零泄漏”区间——这套从下料到检测的全流程流水线,机械化覆盖率超90%,每天有近20台压力容器从这里下线。
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不仅是生产环节,车间的细节里藏着对质量的极致追求。全自动抛丸喷砂设备正在给储罐外壁“洗澡”,高速钢丸喷射出的灰白色气流裹着锈迹消散后,金属表面露出均匀的麻面,为后续喷漆筑牢基础;4500毫米全自动封头旋压设备旁,一块圆形钢板在模具中旋转、变形,最终成为压力容器的“头顶”,弧度误差控制在0.5毫米以内。
“以前焊一道缝,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聚精会神也要花3个小时,现在龙门式埋弧焊操作平台1小时就能搞定,还能保证焊缝探伤一次合格率100%。”中杰特装设计研发部经理王进光指着10套龙门式操作平台感慨,车间里的“大家伙”越来越智能,他和同事们的工作也从“拼体力”,逐渐变成了“控参数”。这些“大家伙”们,承载着中杰特装从传统制造向高端智能智造跨越的决心。
绿色基因里的创新力量
车间外的容器成品区,一排排银灰色的LNG储罐整齐排列,真空绝热层反射着阳光,这些能储存零下162℃液化天然气的深冷绝热储罐,即将启程发往中亚和东南亚国家。
支撑这些产品的,是企业与西安交大、山东大学等高校共建的产学研实验室。经过数年的努力,中杰特装成功开发出了一系列高性能低温容器产品,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低温液空储罐应用于全球最大的液态空气储能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液氮、液氧及煤油低温储存压力容器应用于航天发动机试验,实现了进口替代。
“这些产品是专为马来西亚客户定制的LNG深冷绝热储罐。”中杰特装董事长张春雨指着正在制造中的巨大容器介绍道,“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际一流的绿色能源特种装备制造商。”
如今,这家曾以锅炉制造为主的老厂,凭借锅炉、空调、压力容器等多元绿色装备,生产基地总面积达到800余亩(含在建),年产值近10亿元,在同行业中总规模位居全国前列。LPG容器、二氧化碳捕集装备、甲醛余热锅炉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深冷容器跻身全国前三。公司设立了包括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内的6个创新平台。张春雨也相继获得了2023年度市长创业奖、2024年度菏泽市科技重大贡献奖等荣誉。
从车间里飞溅的焊花到实验室里闪烁的数据流,从中标国家重点工程到产品远销海外,中杰特装正以“创造客户价值、实现员工梦想”为初心,在绿色能源装备的赛道上加速奔跑。正如车间墙上的标语所言:“每一台设备,都在为地球添一抹绿。”
瑞和网-10倍杠杆平台-场外配资炒股-网上配资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