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的夏天,一位年轻的女大学生风尘仆仆地赶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当她匆匆跳下公交车时,夕阳已经西沉,陵园的大门正在缓缓关闭。这位名叫朱锦翔的北大新闻系学生顿时红了眼眶,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般滚落。
大爷,求求您让我进去吧!她哽咽着向守门的老者恳求。在听完她与烈士鹿鸣坤的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后,善良的门卫破例为她打开了大门。
走进肃穆的陵园,朱锦翔的目光掠过一座座英雄的墓碑——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最终,她在一座墓碑前停下脚步。当指尖触碰到那张泛黄的照片时,所有的坚强都在瞬间崩塌。照片上那个英姿勃发的年轻飞行员,正是她日思夜想的恋人。
展开剩余77%时光倒流到1949年,16岁的朱锦翔如愿以偿地加入了华东航空处文工团。这个从小就像野小子一样活泼的姑娘,心中一直有个特别的择偶标准:一定要嫁给飞行员。这个执念源于童年时看到飞行员从飞机上走下来的英姿,那一刻就在她心中种下了梦想的种子。
1951年初春,命运终于让18岁的朱锦翔遇见了22岁的飞行员鹿鸣坤。说来也巧,这位英俊的飞行员其实早就对这个活泼的姑娘一见钟情。两人在组织的批准下开始交往,上海动物园对面那个废弃的高尔夫球场,成了他们最常约会的地方。
然而甜蜜的时光总是短暂。朝鲜战争爆发后,鹿鸣坤奉命出征。临行前,他将一支珍贵的关勒铬金笔送给朱锦翔,还在照片背面写下殷切期望:望你加强学习,提高阶级觉悟......
1951年12月,噩耗传来。当战友支支吾吾地说出三大队有人牺牲时,朱锦翔的世界瞬间崩塌。整整三天不吃不喝,直到领导送来鹿鸣坤的军装照,她才重新振作。
五年后,已经成为北大学生的朱锦翔专程来到沈阳。在恋人墓前,她轻声诉说着自己的近况:我正在申请入党......这是鹿鸣坤生前对她的期望。毕业后,朱锦翔成为一名记者,后来又成为大学教授。她组建了新的家庭,但始终没有忘记对鹿鸣坤的承诺。
2006年,73岁的朱锦翔终于来到黑龙江鸡东县,见到了鹿鸣坤86岁的姐姐。两位老人相拥而泣,八天的朝夕相处中,她们一起回忆着那个永远年轻的飞行员。临别时,姐姐动情地说:看见你,就像见到了鸣坤。
如今,朱锦翔将珍藏多年的书信捐赠给博物馆,还通过话剧巡演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这段感人的故事。她说:我想让人们记住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长眠着一位名叫鹿鸣坤的英雄。他的故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发布于:天津市瑞和网-10倍杠杆平台-场外配资炒股-网上配资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