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军区的传奇将领与合影C位舒同的故事
1937年11月,聂荣臻元帅奉命在晋察冀地区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在他的领导下,根据地的武装力量迅速壮大,成为当时著名的敌后模范抗日根据地和统一战线模范区。
这片热土孕育了许多赫赫有名的开国将领,如王平、孙毅、杨成武、邓华、聂鹤亭、朱良才、唐延杰、萧克、赵尔陆、郭天民、郑维山等,他们都在抗战时期长期在晋察冀军区担任重要职务。
翻阅历史照片,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晋察冀军区的许多合影中,总有一位身材不高的将领稳居C位。他是谁?
他就是舒同——一位资历深厚、文武双全的革命家。
展开剩余73%合影中的常驻C位
1939年的一张老照片中,晋察冀军区部分高级将领并肩而立,从左至右依次是:聂鹤亭、杨成武、陈伯钧、王平、舒同、程子华、孙毅。舒同站在正中间,显得格外醒目。
另一张合影中,舒同依然占据核心位置,身旁是王平、关向应、赵尔陆、朱良才等将领。而在1940年拍摄的一张更为庞大的集体照中,舒同依然稳居中间,周围环绕着朱良才、王平、杨成武、聂荣臻等赫赫有名的将领。
这些合影中的将领,后来有的被授予上将军衔,有的成为中将,而舒同能屡次站在C位,究竟有何特殊之处?
资历深厚,文武兼备
舒同早在1926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老革命。他早年就读于省立师范学校,文化素养极高,后来加入红四军担任秘书,逐渐成长为优秀的政治工作者,曾担任红四军宣传部长、师政治部主任等职。
抗战爆发后,他先是出任八路军总部秘书长,随后调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协助聂荣臻元帅开展政治工作。由于职务高、资历深,他在合影中自然占据重要位置。
不过,更关键的原因或许是他的身高。从照片中可以看出,舒同身材并不高大,如果站在后排,很容易被挡住;站在两侧,又显得不够协调。因此,居中站位既符合他的身份,也能确保他在照片中清晰可见。
从晋察冀到山东,书写革命与书法传奇
舒同在晋察冀军区工作数年后,于1943年调往延安学习,随后被派往山东,从此与山东结下不解之缘。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负责后方政治事务。新中国成立后,他更是出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济南军区第一政委等要职。
除了革命事业,舒同还以一手独特的书法闻名。1937年,他为抗日军政大学题写校名,其字体既非传统楷书,也非标准行书,而是融合了楷、行、草、隶、篆等多种风格,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舒体。
1981年,在他的推动下,中国书法家协会正式成立,舒同担任首任主席,后又连任名誉主席,成为中国书法界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结语
舒同的一生,既是革命的一生,也是艺术的一生。他在战火纷飞年代里以文辅武,在和平岁月中以墨传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而那些泛黄的老照片,则定格了他在晋察冀军区时的风采——虽身材不高,却始终站在历史的中心。
发布于:天津市瑞和网-10倍杠杆平台-场外配资炒股-网上配资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